7月8日,学院“光渔共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铜陵市西联镇团委,东湖村村委在铜陵市西联镇东湖村社区协同开展“科普润心・电育新芽”电力科普小课堂,助力绿色科技发展理念传播。
熠光织鳞·慧启新知。课堂伊始,主讲人蒋怡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绘声绘色地讲解了“渔光互补”模式中的电力知识,团队重点阐述了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渔光互补”生态协同效应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熠光织鳞·智语相析。“光伏发的电是怎么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在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提问,实践团队成员采用案例分析与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逐一答疑解惑。交流环节激发了大家对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思考,展现出对电力新知极强的探索欲,让科普知识在交流中真正走进人心。
熠光织鳞·动手实践。课后的动手实践环节将本次三下乡科普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团队成员指导学生们动手制作太阳能小车,使抽象的“渔光互补”发电原理和“双碳”节能目标变得直观可感。在场学生纷纷主动参与,上手操作,亲身实践,收获颇丰。
本次科普小课堂是团队“熠光织鳞”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汇聚青春力量,传播科技知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筑牢生态屏障,促进科学传播,践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让绿色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齐梦月/文 齐梦月/图 张栋/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