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大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公告 学术报告

    构建一体化范式,以“三色”教育赋能学生成长发展

    时间:2025-07-01 22:00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一、案例背景

    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在贺信中指出,青联和学联组织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在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团学组织要高度重视,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各项活动中铸魂、聚力、建功、赋能,以“青言青语”讲好时代故事。

    二、机制体系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会(以下简称学生会)秉持“工业报国志、智慧新能源”的青春使命,聚焦学生成长需求,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一个宗旨,促进“校院”“师生”两个层级联动,做好与城乡社区、党团支部、兴趣社团、研究生会的四个教育协同,围绕“红色精神—蓝色榜样—绿色节能”三色教育,结合三维赋能体系,创新构建了“12433”机制,以思想引领为魂、以榜样示范为引、以专业提质为基,建设“学—悟—行”联动的一体化范式。

    三、主要做法

    学生会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推进组织建设、氛围营造和产宣转化,打造红色“磁场”深化沉浸教育,构筑蓝色“电站”激发榜样力量,培育绿色“能量”引领专业认知。

    (一)融入红色精神,促进“学”与“思”熔铸信仰

    一是开展宣讲,在共情共鸣中厚植精神根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12号)部署,学生会在学院党委、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响应,第一时间遴选28名学生骨干组建宣讲团,围绕伟大抗战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展开宣讲,覆盖1200余人次。

    二是组织实践,在身临其境中升华情感认同。

    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赴安徽名人馆、校史馆、英烈山纪念馆等地,围绕红色基因、英模人物、历史典故等重温入团誓词、聆听英雄事迹、撰写学习心得,深化“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内涵,在学习、缅怀与致敬中升华情感认同,传承精神脉搏。

    三是营造氛围,在文化浸润中涵养家国情怀。

    围绕校友陈秋华烈士的生平事迹,编制创排舞台剧《陈秋华,不朽的流星》,并形成专题宣传教育视频《流星不朽》,依托学校文艺汇演、学院迎新展演等平台生动再现烈士立志报国的初心和以身许国的壮举,线下累计观看人数突破2000人。开展“与祖国共庆生”集体生日会、告白祖国诵读比赛,组织学生为祖国祝福、为母校喝彩、为同学庆生。开展红色精神观影,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主旋律影片,在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中体悟家国情怀,累计覆盖500余人次。

    (二)构筑蓝色榜样,促进“启”与“悟”激发动力

    一是用好榜样,树立多维度的成长坐标。

    聚焦学术科研、创新创业、自强奋斗等多个层面,成立了由“三大赛”国奖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十佳大学生等优秀群体组成的蓝色榜样宣讲团,围绕学业规划、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维度开展专题分享,累计覆盖1800余人次。

    二是建好桥梁,搭起互动式的交流平台。

    邀请毕业生对点联系新生班级,结合生涯发展、方向选择、状态解读等方面开展专题座谈会,累计覆盖1200余人次。依托学业发展中心,邀请专业排名位列前茅、课程高分通过、具备学科专长的学生围绕《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开展授课、答疑活动,系统梳理知识框架、解析重点题型、分享备考策略,累计帮扶学生年均1800余人次。

    三是做好宣传,推动网络化的典型示范。

    学生会长年开展最美笔记评选宣传,将内容详实、逻辑严密、图文并茂、落笔细腻的思维导图、例题分析、章纲总结广泛宣传,在落笔、提笔、绘笔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系统梳理优秀毕业生、党员先锋、双创标杆等优秀群体的事迹,将成长成才过程中奋斗的心路、难忘的故事、深情的寄语,依托微信公众号、班级、家长群等载体进行宣传,形成宣传矩阵,累计覆盖7000余人次。

    (三)激发绿色能量,促进“知”与“行”砥砺合一

    一是探秘溯源,深化专业特色的调研实践。

    学生会成立绿色节能调研团,先后赴六安市金寨县、合肥市长丰县、瑶海区等地开展调研,产出原创IP形象、漫画、海报、视频、文学作品共计36件。成果进一步转化,并应用到新生迎新、入学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楼层文化建设等教育工作中。

    二是转化动员,开展绿色节能的宣传科普。

    成立绿色精神宣讲团,赴合肥市太湖路小学、方桥社区、兴园社区等地开展科普课堂,讲述“绿色”“节能”“环保”“双碳”的重要意义,带领小朋友们尝试绿色实验,制作创意作品,累计覆盖700余人次。围绕绿色能源发展沿革,积极开展“绿色节能故事诵读”“节能减排主题海报”“绿色节能读书分享会”评选,组织本研各年级、党校学员班学生参加,覆盖500余人次。

    三是融入日常,激发低碳生活的内生动力。

    学生会协同校院研究生会、兴趣部门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主题辩论赛、“熠碳蔚蓝,环护未来”绿色动员、创意团体辅导等活动,在教室操场、学生社区、字里行间激发低碳生活的思考、讲解能源发展的现状、传递绿色未来的憧憬,累计覆盖2000余人次。长年开展宿舍文化设计大赛,从宿舍卫生、装饰布置、文化氛围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活动累计覆盖1500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院运会、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系列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自律习惯、健康体魄和减排意识。

    四、主要成效

    (一)形成系列品牌,为团学活动守正创新提供参考

    在一体化“三色教育”的指导下,学生会依照一个目标,贯彻一组形式,凝练一众成果,做好一系宣传,重点打造“辉熠话节能”“辉熠铭历史”“辉熠寻足迹”等十项“辉熠电气”行动计划,将开展的思政、文体、双创等活动形成“青·熠”“启·熠”“辉·熠”活动体系,形成宣传矩阵,为活动组织提供了参考。

    (二)促进融合发力,为政企校社协同育人搭建桥梁

    以学院育人基地为载体,促进与政府单位、行业龙头企业、基层社区的学习、实践和沟通,强化育人合力,深化调研产出,整理转化成果,在校园、社区面向老、中、青、幼分类、分时、分众地开展宣讲,聚焦“青言青语”发挥模范效应、速递大国芳华、传播社会好声音

    (三)深化亮点工程,为文化教育成果产出贡献力量

    组建学生骨干成立“三色教育”宣讲团,获批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4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团队,并获优秀实践成果(全国仅40个)、2024年安徽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编制创排舞台剧入选教育部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公示剧目,产出作品获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微视频、“双百”科普大赛特等奖、“视廉正行”廉洁教育视频特等奖等荣誉多项。

    五、经验启示

    (一)强化学习体系联动

    构建“学—思—感”的闭环生态。要突破传统学习的限制性,通过党团指导、校院联动、层级交流的机制协同,强化理论学习、文化学习、实践学习的协同、贯通和反哺,打造多维互促的教育学习载体,既要让学习不再只局限于单个板块,更要将学习从认知层推向情感认同和精神内化,形成浸润式、可持续的教育闭环,驱动勤学习、勤思考、勤感触的闭环生态。

    (二)创新载体赋能场景

    激活“知—情—悟”的内生动力。要打破教育载体边界,紧跟热点、创新载体、重构场景、融入日常,在抓好育人节点的同时更要拓展平台,挖掘深度,将教育目标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多元场域,让场景化、互动化、生活化的载体设计有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驱动有知识、有体悟、有热情的内生动力。

    (三)深化主流涵养浸润

    实现“辅—引—行”的立体渗透。要用好榜样力量这个关键力量,在精神启迪、发展引导、专业赋能等方面都要形成立体的浸润方式,既要上下台讲课,更要面对面座谈,既要有固定的建议,更要有无形的指引,让优秀而又先进的精神、事迹、文化成为可感可学的标杆,驱动可辅导、可引航、可化行的立体渗透。

    (四)建优团队精神风貌

    涵养“想—愿—能”的成长空间。学生团学组织是高校辅导员进行青年教育的重要载体,要高举思想旗帜、强化顶层设计、前瞻谋划布局,在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强思想、强品行、强情怀、强担当、强能力,既要完成组织的使命和青春的责任,更要提升自我的境界和办事的能力,驱动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成长空间。

    六、结语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青年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命题,要抓好学生会等重要载体,高举思想旗帜、强化顶层设计、前瞻谋划布局、建立育人体系,持续深化、拓展、巩固“学—悟—行”的联动质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举措、创新的方法扎实学生的沉浸式教育、延伸性助航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