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大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公告 学术报告

    以科学家精神赋能高校思政引领力提升

    时间:2025-05-27 18:00  作者:李丽鹏、吴泽城  来源:  阅读量: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系统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回应,更为新时代人才培育指明了方向,要提升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引导学生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为引领,在创新浪潮中锚定信仰坐标。

    科学家精神与思政引领力深度共振。科学家精神是镌刻在中国科技史册上的精神丰碑,它以爱国为底色、以创新为锋芒、以求实为筋骨,以奉献为纽带,以协同为载体,以育人为方向,在代际传承中凝练出独特的精神光芒。真理从不屈服于捷径,创新终将属于静水深流者。作为中国科技崛起的精神基因,其更是思政引领力的源头活水。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基因、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归国铸剑、黄大年放弃优渥待遇扎根地质勘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数据海洋中坚守真理标准,在实验室里书写科学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当下,“唯论文”“唯帽子”的功利倾向开始侵蚀部分人的科研初心,逐渐辐射出“唯分数”“唯加分”的可怕现象,要强化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学生筑牢精神锚点。在新质生产力勃兴的今天,要以政治引领力回答“为谁创新”的命题,融入“国之大者”的大血脉;以价值塑造力破除“技术崇拜”的窠臼,培育“心怀天下”的大格局;以实践感召力打通“纸上谈兵”的壁垒,搭建“知行合一”的大桥梁,将精神符号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行动,促进教育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跃迁,引导学生在“卡脖子”技术攻坚中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航者”的蜕变。

    从知识传授到精神浸润。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引领,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课堂中“填鸭式”的单纯特点,拓展价值引领为导向、知识传授为过程、实践落地为结果的育人向度,熔铸精神、提升内涵、丰富手段。在主题教育、专题党团课中引入科学家精神的案例故事,在专题研讨、专题学习中设立相关主题,将抽象的元素转化为可感知的符号,融入思考、思索和思辨,将科学家故事转化为鲜活的案例素材。要重视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在工科课堂植入科技伦理研讨,在文科教学中嵌入科学史的文明对话,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跨维度的知识碰撞中理解“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深刻内涵。同时,要注重成长发展的过程化监督,引导学生摒弃“唯分数论”的单纯想法,以素养、能力、格局为导向,在协作精神、攻坚能力、解困韧性、家国情怀等方面提高、进步、变优,以科学家精神指引自己实现“量”到“质”跃升。

    从场景体验到价值内化。精神培育的本质是实践的落地,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教育场馆、企业展馆等平台,发挥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育人优势,拓展育人载体,挖掘育人资源,构建育人共同体,多维构建科学家精神的育人内核。积极引导学生进实验软件、进实验平台、进实验空间,让学生在重大项目的实际体验中感受科研;要充分用好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层挂职锻炼等机会平台,让学生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就业创业中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要利用好虚拟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展现高水平科研成果,将高端、前沿、复杂的高技术含量场域转化为学生更容易触摸的平台,让学生更加近距离接触科研,将科学家精神的“精神能量”转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前进势能”。

    从授业解惑到内涵向导。教师队伍的精神高度,决定思政引领的育人效能。高校教师要系统研修科技史、科学家事迹、科研科创常识等,用好一张张泛黄的设计图纸、一页页写满公式的餐巾纸、一封封未能寄出的家书,深入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要促进思政教师与专业课导师结队、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学生思政融合,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历史、故事、人物的科普,挖掘内涵、剖析精神、融入教育。邀请知名教授、青年人才、行业高管、优秀校友、科技特派员、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加入育人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开展“科研报国”“专业报国”“工业报国”大讲堂,以科学家精神启迪学生,将科学家精神培育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学科评估体系,让“育德”与“授业”成为统一的职业追求。

    当前,科学家精神已经超越了行业精神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的精神指引。以科学家精神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就是要以爱国为旗,以创新为刃,在思政引领的沃土上深耕细作,熔铸科学家精神,培育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让中国式现代化既拥有强大的科技硬实力,更具备深沉的精神软实力,让科学家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代代传承、熠熠生辉。(合肥工业大学李丽鹏、吴泽城)

    原载于中国教育在线2025年5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s://gj.eol.cn/gxdt/202505/t20250527_2671210.shtml